12月12日上午10时,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成都智能产业园,一件彩虹电热毯电商快递出库打包,成为成都今年第20亿件快递。这是成都快递业务量(出港量)首次突破20亿件。
2018年底,成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超100亿元。“10亿级”增长何以在5年内实现?增量的“主角”都有谁?增长的动力又源自何处?
不到5年实现“10亿级”增长
“双12”是年终网络购物高峰。12日当天,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成都智能产业园,工作人员分外忙碌。在看似寻常的分拣、出库、打包中,成都今年第20亿件快递产生:一件“成都造”彩虹电热毯发往重庆万州。这是成都市快递业务量(出港量)首次突破20亿件,距上一个“10亿级”台阶,不足5年。
2018年12月底,成都快递业务量首次跨越10亿件台阶。此后,成都快递业务量持续上扬,又历经曲折强势反弹。2019年12.6亿件、2020年14.3亿件、2021年18.2亿件、2022年17.6亿件。今年以来,成都快递行业加快恢复增长,前11月,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9.23亿件,增幅20.63%;11月当月达到2.3亿件,增幅34.85%。其中,日均快递业务量(出港量)578万件,单日快递业务量最高在2023年11月1日,为1340万件。这些数据反映出,快递业始终与电商旺季同频共振。
随着年底业务旺季的到来,成都快递业务量在12月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目前,成都快递业务量在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五位,仅次于广州、杭州、上海、北京。
“成都造”产品是增量主角
彩虹电热毯成为今年成都第20亿件快递,看似偶然的背后还包含着某种必然。因为这张彩虹电热毯,正是出自本土企业彩虹集团。
就在快递员忙着将产品送往消费者手中的同时,位于武侯区的彩虹集团总部,电热毯产线持续高效运转。库房内的电热毯、暖手宝等“暖冬”产品正排队出库,被运往全国各大城市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其中就包括京东。
“我们电商销售10来年,通过快递电商协同发展和仓配一体服务,不仅提高产品从厂到消费者的时效,还可实现产供销的数字化管控和智能化决策,更好回应市场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彩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天,完成打包的第20亿件快递,径直被送往园内自动化分拣线。包裹预计在13日凌晨抵达万州分拣,在13日上午进行配送。
还有更多成都制造、成都出产的商品,正通过电商、快递加速流向海内外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超千万件的快递品类有8个,分别是柑橘、猕猴桃、郫县豆瓣、火锅底料、调味(料)、电子产品、腌腊制品、鞋业。其中,柑橘和鞋业两大类的年度出港量,超亿件。
86%以上快递由市场主体发出
快递一端连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成都快递业务量突破20亿件,意味着快递行业在服务民生、赋能产业、助力经济方面有了更大作为,快递业务量也成为观察消费加快恢复和经济稳步向好的一扇窗口。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在成都出港的快递包裹中,只有极少是居民寄递,超86%的快递,由市场主体发出。这些市场主体包括来自郫都的豆瓣酱生产商、来自双流的食品企业、来自金牛的鞋服经销商、来自蒲江的水果电商等。
这些市场主体的集聚,推动新都、金牛、双流、龙泉驿、锦江5个区的年均快递业务量超亿件,蒲江等区(市)县的快递业务量接近亿件。尤其是前面5个区,年度快递业务量共计约8亿件,成为成都快递业务量的“大户”。
这些流通出去的快递包裹,又分别对应着县域经济结构和主导产业发展。比如,食品产业是双流特色产业,郫都豆瓣酱生产企业高度集聚,新都的鞋业出厂就能在商贸城“网”销全国,还有蒲江的柑橘正迎来今年的销售旺季。
快递包裹加速“跑”出去,特色产业发展提速,消费潜力加快激活,这也将为经济稳步向好注入信心和动力。
记者 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