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端,是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水稻、灵芝更是其优势农产品。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浦城县持续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全力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升级版”,以此作为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烟稻轮作增产增收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公示名单,素有“福建粮仓”美誉的浦城县被列入全国8个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中。
“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浦城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全县每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42.6万亩,总产量约20万吨,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均位居福建省第一。近年来,浦城持续实施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战略,每年县财政投入4000万元,围绕稻文化、稻科技、稻产业的“三稻”融合发展思路,做好“一粒米”文章。
炎热的7月,记者行走在浦城县富岭镇殿下村的田间,只见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正迎着阳光努力生长,稻田旁的水渠里养着鱼,田间的道上开着花。当记者见到殿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培建时,他刚从田间过来,手头正忙着烟后稻制种的事。
“我家里有500多亩的田,既种植再生稻,又种植烟叶,先种烟后种稻能有效增加收入。”张培建说,烤烟的收入每亩有3000多元,制种的保底收入2300元,一年下来就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张培建口中的“烟稻轮作”和“再生稻”,是近年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和再生稻科技小院等创新平台给浦城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也是目前浦城倡导的科学种粮新模式,既能让水稻的产量有保障,又能让农田的经济效益更高。
位于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的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是一个集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小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2021级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姚飞飞介绍,他们小院成立于2021年,其专家团队由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目前,小院共有12个学生,其中有6个学生常驻在这里,大家在这里一边做自己的实验课题,一边帮忙指导农民。
“我们以前种普通水稻都要贴钱的,有了科技小院的技术指导,我们的水稻产量变高了。过去,二季稻只能收100多公斤,但去年,二季稻产量就达每亩420公斤。不仅如此,水稻的香味和口感也更好了,售价也提高了,现在市场上的再生稻价格普遍在每斤5元以上。”陈兆武说,他已经在浦城县做粮食加工20多年,目前,他已经种植3500多亩再生稻。
“近年来,县里提出‘1+4+2’重点产业布局,粮食产业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选派专家人员,助力重点产业集聚升级、提质增效。”浦城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陆佐沣介绍,目前,浦城已在水稻育种、优质稻遴选、再生稻种植、食品加工等环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构建起“浦城大米”产前、产中、末端的全产业链科技服务体系。
在政府带动、“大户”领头、科技助力下,去年,浦城县全程机械化培育种植再生稻总产量达5.7万吨,全县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1.9%;目前,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6万亩,居福建省首位。
“通过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大力推广科技种粮后,这几年,全县粮食亩产平均递增3%左右,粮农平均收入提高8%,优质浦城大米价格实现翻番,有效推动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述斌表示。
灵芝产业快速成长
灵芝孢子粉、灵芝咖啡……在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不同品类的灵芝衍生产品。“公司主栽品种有赤芝119、韩芝3号、松杉灵芝,并选育‘芝102’‘芝120’新品种和引进太空灵芝‘S3’菌种,目前其种植的效果都很好。”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先娟说。
浦城县地处武夷山山脉和仙霞岭山脉交界处,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林木资源,适合优质灵芝的生长和培植。
“浦城县是全国最早开展灵芝仿野生栽培的地方,我们公司创始人李晔曾在浦城县管厝乡做过农技员,是早期的科技特派员。他在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技术的同时,也一直从事灵芝栽培工作。”陈先娟说,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发挥科技力量作用,建立起“院士+博导+博士后+技术骨干”的研发梯队,形成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公司拥有“两中心两站点”(两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研发平台体系。
同时,仙芝科技公司也积极探索灵芝产业更多发展可能性。该公司在现有灵芝精深加工的基础上,开展精深加工技术提升和购置生产设备设施,提升了企业开发灵芝系列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中药饮片、提取物等能力。去年,该公司被批准为第一批灵芝“药食同源”试点生产企业,开发出仙芝楼牌灵芝咖啡、灵芝饮料等系列产品。陈先娟表示,当前,他们公司的国家标准化有机灵芝栽培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达7000多亩,产品远销海内外,灵芝产品产值、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同行业前列。
陆佐沣介绍,当地规模栽培灵芝的发展历史已有30多年。目前,灵芝产业已与浦城大米、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一并列入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科技驱动下,当地已成为国家有机灵芝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灵芝专项示范基地,去年,还被评定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产业引才服务留人
作为山区县,浦城县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才招引。近两年来,浦城县围绕“1+4+2”重点产业集群,借力“院地合作”“校地合作”“南平・人才校园行”“科技小院”等平台,共选派了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194名,科技特派员团队2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2名。记者观察到,科技特派员绝大部分来自高校院所,其中包括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省级高层次人才(A类)、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高允旺等一批高尖端科研团队。
如何让这些科技特派员安心留下来工作?浦城县积极探索各项政策,注重保障人才的教育医疗等需求;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实现“产业引人”。
在浦城县中医院黄德清名医工作室内,记者看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黄德清正在给患者看诊。他是康复医学科的专家,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我每个月都会来两三天,带着康复医生、治疗师、护理等团队人员,给全院上课、普及康复知识,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康复治疗。”黄德清说。
近年来,浦城县全面推动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医疗专家人才,打造一批“名医工作室”,推进县域医疗整体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扎扎实实为老百姓解决医疗问题。截至目前,浦城县已在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分别引进了20个“名医工作室”。
在科创产业上,陆佐沣表示,为助力重点产业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浦城先行先试,探索推出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在全市推出首个科技特派员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目前,已累计发放“科特贷”20笔1305万元,扶持了8家公司、7家合作社、5家农场,有效解决科技特派员个人及其服务的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