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证明,坚持多边主义可以办成大事

兴邦之业 环球 2023-01-14 3641 时政外交

  社评:COP15证明,坚持多边主义可以办成大事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历史性突破。当地时间12月19日,随着担任本次大会主席的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敲下木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正式通过。经过4年艰苦谈判、10多天的会议讨论,190多个国家终于达成共识,使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认为重要性堪比“巴黎气候协定”的协议得以诞生。

  蒙特利尔峰会被认为是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后机会”,国际社会对此已有深刻认识和强烈紧迫感。而COP15开得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不能达成“框架”。该“框架”提出了“30×30”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保护地球30%的土地和水域,这也是人类基本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低自然地的面积占比。迄今为止,全球得到保护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分别为17%和8%。有分析认为,这一目标的设定体现了各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上的雄心,又具有务实性与可操作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称,协议表明“我们终于开始与自然达成和平协定”。

  “框架”的通过令人振奋,但过程却一波三折,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建立执行机制和国家行动计划。发达国家坚持“30×30”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则指责发达国家设定了过高的目标,却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由于意见不一致,有舆论将COP15称为全球政策的“丑小鸭”,本次会议期间,甚至出现60多位发展中国家代表一度离席的场面。能否弥合分歧、达成共识,考验着各方的协调能力,对主席国的考验更是十分严苛。

COP15证明,坚持多边主义可以办成大事

  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成功领导了这个超大规模的国际谈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大会最终取得积极成果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推动力。而在最艰难的谈判领域,中国提出了一个一揽子计划,在资金方面照顾了发展中国家,在保护水平方面照顾了发达国家,被认为“为不时引发争议的谈判提供了亟需的动力”。连加拿大环保部长都惊叹,25年来他经常在国际会议上目睹分歧,却从未见过一个草案一被提出就获得如此多的支持,“绝大多数国家立即签署了协议”。

  必须要说,加拿大的工作也值得称赞。中加之间面临的一些外交争议,没有影响双方在COP15的合作。为“框架”的达成,加拿大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样超越地缘政治分歧的务实合作在今天难能可贵。

  无论是中国还是加拿大,或者其他COP15的参与方,都是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立场上相向而行,国际社会最终是要靠共识来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牢牢把握住人类社会的优先事项以及最大公约数,将是非曲直原则置于远近亲疏之上,尽可能摆脱狭隘的利益算计,并减少政治对合作的干扰。在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动荡模糊了“地球村”愿景的当下,一份关乎全人类福祉,体现多边主义精神的“框架”,其意义又超越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本身,鼓舞了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证明坚持多边主义是可以办成大事的。

  我们也注意到,美国也对中加所做的外交努力表示了感谢,并强调希望能与中方在相关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这一幕在当下的国际关系中是不多见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国从一个跟随者,到积极的参与者,再到引领和推动者,角色的变化带给世界的影响是正向和积极的。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是红利,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同样被证明对世界是红利。就此而言,COP15超越东西差异、南北鸿沟达成的历史性协议,让我们看到了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可能与希望。(环球时报)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