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刮腻子”世界冠军马宏达:未来当教练

  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00后”马宏达近日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实现中国队在该项目金牌上“零”的突破,被网友赞叹“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很了不起!”

  11月18日,是马宏达获奖后第一次回学校的日子。走在校园中,他犹如一枚行走的金牌,学子们纷纷表示为马宏达学长感到骄傲,更被他的奋斗精神激励和鼓舞。母校杭州第十中学启动成立了马宏达匠心工作室,他在和同学们讲座分享时,专门展示并讲述了他使用的工具,让学弟学妹们真切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11月18日下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马宏达坦言,金牌的获得不仅是选手一个人战斗的结果,背后是祖国的强大支撑和老师们的奉献与鼓励,才让自己站在赛场上信心满满更好地完赛,为国争光。他今后将不遗余力传承技艺,吸引更多的青年人通过努力拼搏,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比赛还没开始就遇到了考验 6毫米的石膏板带来挑战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作为我国该项赛事的开路人,马宏达的教练、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主教练、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徐震介绍,2017年,我国从第44届开始参加世赛,并在2019年第45届拿到了银牌,“目前来看,从设备到训练体系,我们的国家队稳居第一梯队,赛前出发时我就对马宏达夺金充满了希望。”

  回忆起夺冠现场,徐震依然激动,“当时冠军是最后一个报出,我架着手机拍摄宣布的过程,越到后面心里越紧张。听到China那一刻,我们不由自主地起身欢呼,太激动了!大家都觉得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工艺工法,终于拿了金牌,能为国而战,为荣誉而战,非常自豪。”

  振奋之余,马宏达更多沉浸在对比赛的总结与思考之中。组委会是根据算图发耗材,因此比赛前一天,每个队都要去赛场里算图,对比赛而言,那张图纸至关重要,一旦开赛,所有的计算、施作顺序都根据算图走,“只有算得清楚、明白,才能更精确地完成四个模块的比赛。”

  然而,比赛还没开始就遇到了考验:以往比赛用的石膏板都是12毫米,这次的石膏板只有6毫米。马宏达说:“比赛一开始的轻质隔墙阶段就需要用石膏板,6毫米的板子和龙骨搭建起来会怎样,我确实没有做过。”随行的专家团安慰他,“先不用管这个,先进去把图纸算清楚,我们回去好好商量。”

  当天晚上,马宏达与专家团队一起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计算,通过平面图、俯视图、剖面图,迅速在脑子里清晰建立起建筑的立体结构,龙骨怎么搭、框架怎么做、全都胸有成竹。比赛时的马宏达一路保持着顺畅的节奏和手感,越做越自信。他对自己在模块三的竞速状态比较满意,“以往训练中不会那么拼尽全力,这次在5.5小时里完成,算是发挥超常了。”

  赛程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在正方形的赛场外是一条过道,比赛期间来场馆参观的人特别多,中国赛区选手的施作工艺行云流水,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欣赏。被人围观会不会影响比赛发挥?马宏达表现得十分淡定,“看的人越多,对自己越是一种肯定”,受此激发,他做得更加出色。有一天,场馆来的人非常多,后来隔壁的法国选手也跑过来看,虽然赛场人声嘈杂,但马宏达觉得那种开放而融洽的氛围令人难忘,“我们跟各个国家的选手都会聊两句,除了交流工艺工法,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比赛进入最后的自由创意阶段,中国队呈现的作品平整、洁净、细滑,洋溢着和平、浪漫的气息,白蓝红三色主体墙面上装饰着石膏制作的云朵、白鸽、羽毛浮雕,其精细度和艺术美令众多观者赞不绝口。

  比赛尾声,还发生了惊险一幕。当时马宏达在干活,墙体上粘贴的一只鸽子因为天气潮湿而脱落掉在地上。起初,他戴着耳机并不知道,但听到场外观众一齐“哇”了一声,才反应过来赶紧去看。马上就到完赛时间了,所有观众都很关切地注视着他,马宏达很镇定,先把手头的活做完,再去把鸽子重新用502胶水粘好复原,压着时间线完成了比赛。现场观众都不由鼓起掌来。马宏达笑言,“我训练的时候出现过类似断裂的小问题。对我来说,最关键的是立刻要预判出修补的时间,如果主体找不见的话,就会非常耗时间。所以我一看鸽子在地上摔了四瓣,主体都还在,就没有特别慌张。”

  荣誉和激动过后,马宏达有个很深的体会,他明显感觉到国外选手近两届用的还是跟以前一模一样的工艺,但我们的工艺工法都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非常独特。“比如一直以来,国外选手的工法是先做龙骨结构,再去上石膏板封装。但我们现在研究出来的工艺工法是一边做石膏板一边做龙骨,这个工艺的优势在于它所有的精度、所有的垂直、水平都可以边做边调整,哪怕是快做完了,依然可以进行微调,而且我们这个工艺工法做起来很流畅,有一种观赏性。”

  在马宏达看来,这样的传承创新主要得益于前辈老师的探索,“中国第一次参加世赛是第44届,我的教练徐老师就是其中一员,他们当时参加比赛主要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回来后跟专家再一起研究,开辟一些更好的工艺工法。”

  比赛前曾经历起伏 走出来后整个人有了“质”的飞跃

  马宏达在比赛现场镇定自若,发挥出色,而少为人知的是,他在赛前曾经经历了一番波折。

00后“刮腻子”世界冠军马宏达:未来当教练

  就在马宏达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大赛时,却等来组委会发布比赛延期的消息,他无奈地结束训练回了家。一想到努力了五年不能代表国家出去比赛,这个打击令他特别难过,吃不好,睡不好,几乎不想跟外人交流。家人朋友、教练学长纷纷安慰他,“然而那段时间就像做梦一样,我其实很难走出来,因为我真的觉得遗憾,很不甘心。”

  惊喜的是,两个月后传来重新开赛的消息,比赛地从上海变到了巴黎。马宏达立刻打点行装,回到学校集训,可是到实训场地一上手,他痛苦地发现,完全放手两个月后,体力、脑力都跟不上了,“干了两三个小时就累得不行,而且识图算量下降得特别快。我回来的第一套图算了将近三个小时,而且还算错了,按照我以前的速度,那套图我一个多小时就算完了。”

  这时马宏达的心态有点崩了,教练们也看到他暴露的问题,每天都来开导他,帮他想办法。他特别感念的是,“徐老师特别了解我,他很懂选手的心理,也很有方法。我一直都是那种在干活上比较强劲的选手,第一次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节奏。他生活中也很关心我,经常鼓励我,给我一些建议。”两周过后,马宏达慢慢找回感觉。

  马宏达和教练亦师亦友,他感叹地说:“好的选手更需要一个好的教练。尤其是这次去世赛,徐老师一直在我身边,给我特别大的帮助,不光是技术方面,很多方面他都会给我一些经验和方向,让我在赛场里不会没有思路。如果徐老师没来的话,我可能会拿不到这个成绩,也没有这块金牌。”

  提到爱徒,徐震教练总会满脸开心,在他看来,经历大起大落对马宏达的改变非常大,“他以前性格有点儿小莽撞,但是一番磨练之后,他的意志力、心态都有了变化。他走出来后,我觉得他整个人有了‘质’的飞跃,我当时就有种直觉,这个金牌八九不离十了。”

  从小就很独立 能吃苦还特别自律

  2000年出生的马宏达生长在普通人家,爸爸是木工,从事装修行业,妈妈是家庭主妇。2016年,初中毕业成绩不理想,家人决定让马宏达去学习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便考了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入学不久,他看到学校关于世赛招募的消息心中一动,后来老师到班里招人,马宏达毫不犹豫报了名,自己选择了抹灰与隔墙专业,想的是多学一些技术。

  成为世赛选手,需要经过严苛训练和层层选拔,从最初的200多人,到70人,再到30人,马宏达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2017年,马宏达进入学院实训队,2018年获得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比赛第一名,顺利拿到了国赛入场券,同年他获得全国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2019年,马宏达进入国家队强化集训,渐渐地,想要站到世界舞台为国争光的信念感在他心中不断升腾。那一年,随队去俄罗斯观摩第45届世赛的马宏达,看到师兄高宇宙勇获银牌,披着国旗振臂高呼那一刻,心里产生了冲击,种下一颗“代表国家出征”的种子。

  爸爸马碎忠能清晰感受到马宏达身上发生的变化。他感触很深,自从进入世训队之后,马宏达一直很能吃苦,感到欣慰的同时,他也从心里支持儿子站到世界舞台去试一试,“我能感到学长摘牌给了他很大激励,他那次看完比赛回来再训练,各方面要更努力一点。他住校,其实离家不远,但为了训练,他基本上两三个月才回来一次。”

  马碎忠深知那块金牌背后付出的汗水,“我自己是干这个的,知道这个活儿很辛苦,他从来没有叫过苦。有时候我听他讲,夏天很热,他们训练时候干活有灰,不能开电扇,像蒸桑拿一样,一天好几套衣服都是湿的。刮腻子打隔断我也比较专业,之前他学这个专业我还想也许我可以帮他一下,可是有时候看他传来的图,我还得问他这个作品怎么做的。”

  看到儿子在世界舞台展现专业实力,马碎忠的话语里透出暖意,“他参加世赛时,我们每天都联系,他做完了作品,晚上会发照片给我们看。我当时看到那只鸽子、羽毛的造型,特别精致漂亮,我还想这肯定能得金牌了吧?因为时差,我们是晚上快12点知道他拿金牌的消息,从来都没有过的激动!他妈妈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问及培养世界冠军的“秘笈”,马碎忠坦言马宏达从小就很独立,“他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从老家温州出来谋生,不在他身边,他的学习、生活几乎都是自己弄。”爸爸印象很深,马宏达13岁小学毕业那年,因为办转学要到杭州面试,当时起早贪黑忙于打拼的马碎忠,托了一个亲戚把马宏达送到长途站,马宏达自己一个人坐汽车来的杭州。“他那时个子还很小,从来没出过远门,那次我真的很佩服他。”

  有一次,马宏达回家看到爸爸在搬家,“他就抢着帮我搬,”知道他在学校训练很累,爸爸让他去休息他也不去。懂事的马宏达让爸爸感到骄傲,“他很自律,我看他偶尔玩一下游戏,晚上也很早睡觉。他也很节约,每次我给他生活费,或者问他要不要买衣服买鞋,他都说不要,我们真的是没给他花多少钱。他拿了好几个比赛的奖,广州、重庆,去了很多地方参赛。他的行李箱贴满了托运的贴纸,有一次我问他怎么还贴着这些,他说那些贴纸是他比赛的记录,舍不得撕掉。”

  高强度训练五年如一日 两个月就穿坏一双训练鞋

  在世界竞技领域,每个施作的垂直或水平,误差都不能超过1毫米,要达到这样的精确度,除了不停地训练变成一种肌肉记忆,还需要经验和体力的支撑。马宏达坦言,那是一种高强度、每天如一的训练状态,“那个体力强度一般人可能一个早上都坚持不下来,比如一张石膏板就有四五十斤,每天都要做很多活,需要一次一次地不停搬运。”

  金牌背后是五年如一日的行程表:每天早上7点起床,先去跑步。8点到场馆开始训练做活。中午12点吃完午饭可以回寝室休息一下,可是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马宏达就在场地稍事休息,下午1点又开始训练。傍晚他偶尔会打打篮球,放松一下。晚上继续去教室学专业英语,“五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只不过不是国手之前,没有去集中学英语。”

  几乎每两个月马宏达就穿坏一双训练鞋,他笑言,“干我们这一行首先要保证施工安全,平时训练中也要遵守安全规则,不但要戴口罩、护目镜、耳塞,还要穿耐磨的衣裤。我们穿一种叫‘钢头鞋’的劳保鞋——鞋头是钢头,起到保护脚趾的作用;鞋底防刺,地上有钉子的话,一脚踩上去,钉子穿不透。”平时施作时,站着、蹲着、跪着,除了趴着,差不多什么动作都会用到,“做这一行,除了肌肉劳损,多半都是腰会吃不消。而且我们其实走的路比较多,来回来去搬板子、拿龙骨等,这也是我比较费鞋的原因。”

  在教练徐震看来,马宏达很努力,干活非常脚踏实地,而且会时刻想着如何去更标准地做完一套图纸,如何做得更好。马宏达觉得做这项工作除了勤奋,还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需要自己不断地钻研、提升工艺工法”。他在训练中养成了一个习惯,白天出现的问题,等到一天的训练结束之后,晚上会独自再去实训场地里琢磨,直到这个难题解开为止。教练和师哥常常会在实训场地看到他,“有时候他们讲的一句话,或者大家商讨一下,就会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以技能报国 推动复合型技能工匠在行业里生根发芽

  不少网友感到好奇,“刮腻子”也能得金牌?马宏达直言,“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不仅仅是“刮腻子”一个工种,而是“多工种融合”的一项比赛,这个项目相当于综合了施工单位里的很多工种,比如抹灰是泥工,轻质隔墙、贴线条是木工,创意是油漆工。“抹灰隔墙系统项目,需要会很多工种的技能,培养的是复合型技能工匠。”

  站在聚光灯下的马宏达,受到社会层面的广泛认可,而他体会最深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如今的职业教育也迎来喜人的变化。“我们学校的招生形势越来越好,走出去的学生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近两年,学校特别重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我感觉从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都非常支持,比如每年会聘请世赛的国际专家来学校交流技艺,和世界各国展开相互交流、学习之后,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了。而且现在社会上对技能人才需求蛮大的,每年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单位都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临近毕业季,都有大企业和建筑公司来预订学生,挖人才。”

  马宏达求学的经历也使他亲历了社会上对技能人才看法的转变,“以前上技校大家会觉得这个学生学习很差,没什么出息。但是近几年报考我们学院的学生素质都很好,学生都很有礼貌。我们学院的规章制度一向比较严格,住校的学生也都很遵守管理制度。”

  摘得金牌只是前行途中的光环,来日方长,马宏达坦言未来他会以教练的身份继续走在世赛的道路上,传承工匠精神,发掘新一代技能人才。“可能有我在这里,大家会更加用功,拿更多奖牌。我希望自己能带动好的工艺工法,不断融合、创新,培养出更多的选手,这些选手像种子一样播撒,推动复合型技能工匠在行业里生根发芽,以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

  本版文/本报记者 李喆(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