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㊻】
光明日报记者 赵玙
30年的导演生涯,翟俊杰一次次将视线投向中国革命史、奋斗史,走近矗立于历史云烟中的座座丰碑。反映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血战台儿庄》、被誉为恢宏战争史诗的《大决战》、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历程的《长征》、以1998年抗洪为背景的《惊涛骇浪》、表现新时期国企改革的《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些影片如黄钟大吕,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向前的精神旗帜;又似丝竹声声,于轻拢慢捻中拨动观众的心弦,令主旋律题材影视创作呈现出动人的风景。
翟俊杰 资料图片
凭借一部又一部既坚持现实主义品格又不失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翟俊杰遍获各大奖项: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解放军文艺大奖……就在2023年11月,他获颁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翟俊杰说,成绩是那些厚重的题材给予的。他一度被认为是“重大题材专业户”,其实他也喜欢小桥流水,喜欢浪漫爱情,然而作为军旅电影工作者,他有责任用光影记录时代风云,为中华民族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
他是一名老兵,漫漫军旅路已走过一个甲子。
1959年,怀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对戏剧表演的热爱,18岁的翟俊杰考上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成为话剧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青藏高原上的四年时光,他经受着血与火的洗礼。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日后的影视创作有了更真实、更深刻的表达。
1963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1967年成为解放军报社记者、编辑,1976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尽管人到中年仍在上下求索中,生活、文学、艺术的积淀日渐丰厚,翟俊杰正在等待一次“起飞”。
198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杨光远将电影《血战台儿庄》的剧本送到他手中:“我们俩联合导演吧。”那天夜里,翟俊杰细读剧本后踱步于窗前,心潮起伏——拍摄这样一部影片是需要勇气的。刹那间,天上的云彩飘走了,月华如水银泻地,照亮了夜,也照亮了翟俊杰的心。他告诉自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一定要拍出一部有新意的战争题材电影。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诸多方面开了先河。通过反复修改剧本,加强纪实性和文献性,着力展现台儿庄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影片中出现的众多历史人物,讲求形神兼备;对正面角色,不着意美化,对反派角色,不刻意丑化……《血战台儿庄》以大笔触的视觉冲击力、纪实性的表演风格淋漓尽致展示了台儿庄战役的惨烈和将士们誓与入侵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影片上映后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接连斩获多个重要奖项。
由此,翟俊杰成了一名电影导演。光影征途中,他以创新求突破,探寻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艺术化表达。
作为《大决战》第五摄制组“国民党统帅部”的导演,他改变了过去影视作品的脸谱化刻画,追求历史人物的鲜活立体;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尝试用青春片的拍摄手法讲述革命先驱的青年时光;《共和国不会忘记》描写国企改革经历的阵痛,在当时可谓前卫之作;在《长征》中,他起用没有领袖人物表演经验的唐国强饰演毛泽东,推出一个全新的银幕伟人形象……他说:“艺术创作就是一步一步朝前开拓,哪怕前进一小步,也比在原地踏步强,这是其乐无穷的事。”
看翟俊杰导演的影片,尤为令人难忘的是大场面、大事件背后流淌的诗意:《血战台儿庄》中,激战的间隙,一位老兵顺手折了一段柳树枝,含着树皮管吹起家乡的小调,战壕里乐声袅袅;《惊涛骇浪》中,一位战士因过度劳累倒在泥泞中,静默的画面里,一只拇指大的小青蛙突然跃上他沾满泥浆的胳膊,战士微微一笑,闭上了双眼;《长征》中表现湘江之战,画面是红军与敌人肉搏战的惨烈景象,背景音乐却是凄美而深情的江西民歌《十送红军》……诗一般的音画让人想到戏曲的紧拉慢唱,赋予影片摄人心魄的力量。
翟俊杰常提及“真诚”二字——唯有真诚地拍摄、真诚地表演,才能让观众走进真实的历史。拍摄《长征》,他带着摄制组按照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线重走了一遍长征。从江西到甘肃,整整8个月。在高海拔的冰封雪山,在泥泞而寒冷的川北草原,摄制组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日复一日,演员们无须化装便有了几分当年红军战士的清瘦、枯槁,那是一路的风尘与霜雪留下的印记。拍摄《惊涛骇浪》,翟俊杰有自己的坚持:演员不得故作英雄状,“在新闻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群舍生忘死抢险的官兵,哪个人还顾得上摆出英雄状”;道具组不得用泡沫板制作石头,不得用米糠、木屑代替沙粒填充沙袋,“要让观众看到战士搬起沉重的石头、沙袋后额头上暴凸的青筋”……
年近古稀时,翟俊杰依然保持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创作过程中如履薄冰,像面对一场硬仗。翻阅翟俊杰的研究文集《心游万仞》,能体味到他的用心至深。一部部作品,从主角到群众演员的确定,从服装、化装、道具到配音,从全片艺术风格的确立到每一个细节的设置,事无巨细,反复推敲、研索。他铭记谢晋导演的话:“拍片犹如双手捧水,十指务须紧并,否则,水从指缝里这里流一点,那里流一点,影片的质量就流尽了。”艺术创作纵然艰辛,然而从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中,又能感受到他心游万仞的快意。
翟俊杰是影坛有名的孝子。拍摄《大决战》时,他先后收到三封只有一字之差的电报:“父病重,速归”“父病危,速归”“父病故,速归”。因拍摄正处于最关键阶段,不得不一拖再拖,直至收到第三封电报,有着锥心刺骨之痛的翟俊杰才向剧组请了三天假,与父亲做最后的告别。此后,为了更多地陪伴母亲,翟俊杰带着母亲住进了剧组。白天,母亲在一旁看他拍戏,有时还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夜晚回到房间,母亲已如孩子般安然入睡。母亲曾为他写下一副字,他视若珍宝:“拍观众欢迎的影视作品,做人民喜爱的电影导演。”
如今,翟俊杰已入耄耋之年,在艺术沙场中驰骋的岁月早已远去。然而聊起过往,他的双眼总会泛起波光,是那么清澈、明亮,令人想起那个站在齐腰深的水中专注地盯着取景器的翟俊杰,那个为年轻演员的坚韧而感动得落泪的翟俊杰,那个在拍摄现场的“千军万马”中挥斥方遒的翟俊杰……
时光流转,带走了韶华,却带不走他用影像珍存的历史风景。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5日 01版)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