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口变化统筹规划 高效推进乡村建设

  本报记者 王丽娟

  农村人口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以及流向事关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的实现。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目前乡村人口变化有何趋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何要重视乡村人口变化趋势?针对这一趋势变化,下一步应如何扎实有序开展乡村建设?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上述话题对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教授进行了专访。

  乡村“空心化”“老龄化”是经济发展规律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乡村人口变化有何趋势?

  郑风田:
从人口流动的规律来看,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经济中心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虹吸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被吸引到了产业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城市,造成了部分农村的“空心化”。

  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空心化”非常严重。而且这种现象不仅集中出现在中西部地区,即使是东部或者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偏远郊区的农村“空心化”程度都能达到70%以上。

  同时,农村常住人口的老龄化也非常严重。农村年轻人普遍进城打工赚钱,在农村生活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和儿童,老年人留守在农村生活,使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农村养老问题日趋凸显。

  乡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等人口变化趋势在国际上很普遍,比如日本有大量人口都集中在东京湾和大阪湾,乡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也很严重。

  从长远趋势来看,农村人口城镇化是经济发展规律,农村的“空心化”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大量农民即使已经不在农村常住,但仍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担心失去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等集体经济权益的保障,因此导致我国目前农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但户籍数量比例还比较高。

  统筹考虑长远发展避免浪费

  中国经济时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何要重视乡村人口变化趋势?

  郑风田:
在调研时发现,在以户籍人口数量为前提进行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浪费现象。比如要求户户修建厕所,一个村建一所小学,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这些设施十分之九都废弃了,造成了大量浪费。

  因此,在大量农村人口不在村里常住的情况下,如果农村建设项目还按照原来的户籍人口数量来规划和推进,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看,再过一二十年,可能农村还有一两亿人口要转移出来,农村只剩两三亿人。再加上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恐怕再过一二十年,农村人口可能更少。

  所以这种情况下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战略规划的推进,必须把人口变化趋势考虑进去,尤其是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容村貌、垃圾卫生、污水处理等建设,要统筹考虑更长远的发展,避免无效投入和浪费。

  以县城为中心做好全局统筹规划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这一趋势变化,您认为,下一步如何有序开展乡村建设?

  郑风田:
我国农村劳动力除了到沿海大城市打工,也会大量集中在县城或者中心镇。在我国农村产业建设的推动下,部分农村建起了不同类型的工业园,这些园区产业发达,工业化程度高,集中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因此,根据国家将县城作为未来农村人口集中地的战略定位,要重视这些有活力的农村,在扎实有序开展乡村建设时做好统筹规划。

  一是要做好整体规划。要以县城为中心将县乡村统筹起来做好全局建设规划。考虑到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要由县里统一制定规划,从一个县的角度统筹规划县里所有村庄5年或10年的整体布局,做好每个村庄的定位,以更合理、高效地推进乡村建设。

  二是要有重点地进行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有针对性,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村镇重点布局,加强县城下的中心镇和中心镇下的中心村的产业建设和村居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使农民能够就近就业,引导人口逐渐向中心镇、中心村流动。

  三是因地制宜满足农民需要。
要按照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工作目标,比如一些常住县城的农村劳动人口可能比较关心如何能够享受到县城的公共基础服务、如何能保障农村的权益。根据农民的这些实际需求转变工作机制,以更好地推进农村建设工作。

做好人口变化统筹规划 高效推进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