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与协同:44家企业紧抓机遇丨深探A股成长力⑦新能源汽车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日前,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近几年,中国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换道超车”,我国新能源汽车正迈向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期深探A股成长力便聚焦于新能源汽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深市有44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在全球市场已形成竞争优势,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上打出一片天地。

2023年,汽车“价格战”此起彼伏,车企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透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细微动作,不免看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速度不断加快。

44家产业链公司集聚

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产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全年预计总销量在30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预计940万辆左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涵盖大中小市值,各个产业链中均有代表性的公司。

第一梯队市值规模超千亿总共有5家,分别为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汇川技术(300124.SZ)、长安汽车(000625.SZ)、三花智控(002050.SZ)。

整车企业中拥有比亚迪、长安汽车两大领头羊,市值均超过千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车企中,比亚迪销量增速最为显著,前11个月已经累计销量268.34万辆,同比增幅64.29%,完成年销量300万辆目标的89%。

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98.82亿元,同比增长43.22%,在A股19家上市整车汽车厂中,长安高居第三名。

具体到汽车零部件,汇川技术、三花智控、德赛西威(002920.SZ)等都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业绩和市值双双增长。

这三家上市公司均在产业链的细分龙头中居于头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汇川技术电控产品市场份额居于国内市场份额第三名;三花智控是国内热管理头部企业,同时也是特斯拉的供应商;德赛西威是国内少有能实现量产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企业。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从公司属性来看,民企数量占比超过八成,特别是在动力电池领域,深市拥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全球头部企业,且均为民企,合计全球市占率接近60%。

电动化卡位市场高地

2023年的汽车圈不乏激烈 PK,比亚迪与长城汽车“互掐”,余承东与何小鹏隔空“开炮”。

尽管各家车企各有各的想法,但对汽车的大趋势判断几乎是一致的。电动汽车上半场的竞争是电动化,硬件决定体验;下半场将是智能化,软件决定体验,汽车行业正在从制造属性过渡到消费属性+科技属性。

电动化进程中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领域,深市均涌现了一批代表性上市公司。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前11月,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554.1GWh,占比86.3%,累计同比增长35.1%。

今年以来,深市公司各显神通,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欣旺达闪充电池2.0、亿纬锂能π电池等多款新产品发布,搅动不安的动力电池市场。

若拆解占整车成本超过40%的动力电池,三大主材(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在深市上市公司的份量不容小觑。

若从电解液的形态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电池还是液态电池,但今年半固态电池进展迅速,国轩高科在8月便透露半固态电池将于年内量产。

赣锋锂业(002460 .SZ) 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主要以半固态电池为主,由于这种电池的结构特性,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锂成本较高,达到100多万元一吨,因此成本高难以避免。

12月25日,长安汽车和赣锋锂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半)固态电池研发合资项目及制造产业化项目。据悉,赣锋锂业合作的“朋友圈”还有东风汽车和塞力斯。

角力与协同:44家企业紧抓机遇丨深探A股成长力⑦新能源汽车篇

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系统领域,过去都是外资品牌,诸如博世集团、博格华纳等占据主导地位。如今,汇川技术已成功超越外资品牌,上半年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动力)已经公示进入境内上市辅导备案阶段。

汇川技术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宋君恩表示,联合动力争取今年盈利,今年受到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压力,汇川联合动力毛利率保持稳定,大概接近20%。

智能化角逐暗流涌动

在满足基础的电动化需求后,一场激烈的汽车智能化角逐正在徐徐拉开。汽车智能化的竞争,则包括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两大方向。

一批深市公司抓住了这波机遇,现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华阳集团在近期接受调研时便表示,公司量产的智能座舱域控产品覆盖高通、瑞萨、芯驰等多类芯片解决方案,已量产项目包括长城、奇瑞、北汽、宇通等客户多个车型。目前长安、奇瑞、北汽等客户较多新项目在开发中。公司围绕域融合和中央集成发展趋势,推出舱泊一体域控、行泊一体域控产品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同时预研舱驾一体域控产品。

随着汽车行业全面转向智能化,作为理想核心供应商的德赛西威从中受益匪浅,第三季度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106.43%。根据盖世汽车数据,德赛西威座舱产品交付中理想车型占据份额达到四成。

11月17日,工信部发布的新政更是给自动驾驶添了一把火,首次给L3级别的自动驾驶开了口子。

这或将再次掀起自动驾驶玩家们的激战。据悉,长安汽车拿到 17 张高快速路的 L3 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成为最早且单批次最多获得高快速路 L3 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企业。

据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公司将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零部件产业领导者,并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虽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今年的2022年年报交流会上称,“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但事实上,比亚迪正大举投入智能驾驶业务研发。加紧智能驾驶算法及芯片的高级别人才,并且,比亚迪正加速自研智驾算法上车的范围。

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推出了以“天神之眼”为基础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宣布将在12月底前将系统搭载至高阶智驾版N7。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华为、理想等诸多厂商均在推进无图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争取在更多城市落地。安信证券指出,2024年将开启无图高阶辅助驾驶元年,一场自动驾驶争夺战正在徐徐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