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年,港股表现一直差强人意。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恒生指数年内下跌16.01%,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下跌9.74%,恒生传媒指数年内下跌8.71%。
但《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南向资金似乎没有受到港股表现的影响,最近几个月一直持续保持净流入状态,今年8月净流入额还创出近两年新高。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双核基金基金经理付倍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三年,南向资金其实是持续流入港股的,尤其在市场悲观情绪过载的时候,南向资金会更愿意做逆向布局,核心是在好价格买好资产。当前港股部分优质资产明显超调,风险收益比变得更有吸引力。
青睐银行、传媒、医药等板块
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0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2.89万亿港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净买入2.57万亿港元。
从各个月份资金流入情况看,南向资金除今年7月出现过净卖出情形外,其他月份均为净买入,其中8月,南向资金净买入755.3亿港元,创最近两年南向资金单月买入额新高。另外,今年3月,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671.4亿港元,资金量较大。
天弘基金方面表示,近期南向资金的表现主要受消息面提振有所回暖和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主要事件包括:第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强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第二,中央财政宣布新增发国债1万亿元,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并有效拉动国内需求;第三,香港特区政府宣布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目前的0.13%下调至0.1%,帮助改善目前港股低迷的流动性。
从流入行业情况看,Wind数据显示,按照中信分类,截至12月20日,南向资金持股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银行、房地产和商贸零售,持股数量分别为703.6万股、447.4万股和306.4万股;持有市值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银行、传媒和医药,持股市值分别为3618.4亿元、3373.3亿元1998.4亿元。
针对上述南向资金主要流入的几个行业,天弘基金方面表示,银行方面,从已经披露的银行三季报数据来看,银行净利息收入下滑,由于今年LPR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调降、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城投化债等影响,我们预计今年至明年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均有一定压力。但从监管态度来看,2022年以来,监管态度从“银行单方让利”转变为存款利率同步下调,来缓解息差收窄的压力。并且,当前净息差并不是银行板块的主要投资逻辑,当前对银行板块的主要关注点是防御属性、稳增长政策以及经济修复视角。非息收入方面,由于债市和利率波动的影响,三季度整体走弱。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和整体拨备覆盖率维持平稳。营收和拨备前利润承压,但由于通过少提拨备释放利润,银行整体的净利润亦保持平稳。
地产方面,天弘基金方面指出,三季度进入政策暖风期,整体政策基调超预期,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对地产的相关举措更加积极。虽然近期已经边际走弱,我们不预期地产销售持续改善,但长期来看,地产销售和投资已经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大幅向下风险不大。
传媒方面,从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的情况看,传媒行业业绩增速大概率已经见底。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预计将迎来长期β行情,有望逐步实现从产品到收入的转变。
三大因素驱动港股
受港股全年表现不佳影响,今年以来港股基金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根据Wind数据,全市场398只港股主题基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的只有28只,占比仅为7%。
创金合信港股通量化基金经理董梁、孙悦在基金三季报中指出, 2023 年三季度,宏观环境相对上半年变化较小,美国经济总体表现出一定韧性,就业数据比较超市场预期,美联储 9 月暂停加息,继续维持缩表规模,并传递利率长时间维持高位的信号。国内方面,政策拐点已经出现,7 月政治局会议之后,一系列政策出台,经济数据开始边际好转,社融数据企稳回升,PMI边际改善。大类资产方面,原油价格反弹,美元指数小幅回升,黄金、美股窄幅震荡,A股小幅调整。国内市场方面,主要指数8月开始走弱,价值风格强于成长风格,TMT、新能源回调,港股持续调整。
“香港市场目前整体格局依然没有走出区间震荡模式。港股估值、风险溢价、情绪指标都处于较低的位置,当有利好刺激时,弹性是存在的。但未来能否持久上涨走出牛市,中国经济增长的进一步确认还是关键性因素。”天弘基金有关人士表示。
付倍佳指出,决定港股的主要驱动力是三大因子——盈利增长、利率周期和地缘风险。其中,盈利增长是决定市场方向的,降息加息周期的预期和节奏是影响市场振幅的,地缘因素可能会放大短期扰动。在这样的框架下,过去的三年港股多数时间处在逆风期。但在这个时间点,上述三大因子有望迎来共同改善的共振。展望2024年,利率中枢向下是确定性的趋势,盈利增长随经济复苏有望从“预期冰点”回暖,港股在当前位置是在从三重困境逐步松绑反转,2024年港股基金的机会有望大于风险。
配置性价比显著
低迷了一整年之后,2024年港股将会有何表现?天弘基金表示,今年整个港股市场,尤其是我们关注的互联网大厂在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基本符合预期,甚至在盈利方面略微超出了预期。首先,2022年第三季度是一个低基数的时期,许多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业绩相对糟糕。因此,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同比增长无疑是合理的,这一点确实可见。其次,过去一年多,这些互联网大厂采取了许多降本增效的举措,这些效果逐渐体现出来,成本方面的压力开始逐渐下降。同时,一些公司通过新的业务模式或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利润。
天弘基金分析,根据彭博数据,当前恒生科技指数静态市盈率为27.9X,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瞻PE分别为20.0X、15.3X和11.3X。在疫情与监管的不确定性消除后,2022年下半年以来平台企业的基本面已呈现逐步复苏的信号,阿里、腾讯及美团大厂降本增效继续推动盈利增长的同时,营收端的回暖也在逐步提速,常态化监管带来的稳定预期也使得营收端的扩张更加通畅。同时,恒生科技成分股涉及促进内需的方方面面,包括汽车、电子产品、文化旅游等细分赛道,也包括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消费(电商)与广告平台。结合以上,我们认为恒生科技“政策面”“基本面”企稳回升的逻辑正在强化。尽管前期的下跌及信心的低迷非一日之寒,而市场的信心修复也非一日之功,但在政策面及基本面筑底回升的背景下,当前恒生科技的配置性价比已十分显著,估值安全垫及增长预期修复都有望使得底部更加牢固,一旦海外流动性出现趋势性逆转,则将打开指数进一步的上涨空间。
付倍佳表示,我们会顺着利率、盈利、风险这三大因素,挖掘不同的结构性机会,利率敏感型资产可布局创新药、有色金属;创新方向可布局智能驾驶、电子及互联网;高确定性红利型资产可布局上游能源、通信、交运等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