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发布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报告,积极信号陆续释放,其中提到,中国经济有望复苏企稳,看好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制造业中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投资将保持强劲势头。
无独有偶,在近日举行的2023雪球嘉年华活动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看好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未来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消费市场规模大,创新动力强,新发展阶段,规模经济将是增长亮点。”
规模经济是指产量越高,单位成本越低。比如,年产10万辆车和年产50万辆车的汽车制造厂,肯定是后者成本更低。彭文生表示,规模经济的基础是人口。而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年龄人口超过8亿,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不到5亿,所以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仍是世界第一。规模经济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知识经济、人力资本都有关系,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的数量超过2亿,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研发能力就越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讲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怎么创造财富?是分工和贸易,每个人做擅长的事情,分工的前提又是什么?得有人。一个小国几百万人和一个大国几亿人,显然大国的分工能力会更强,产业链的链条更细化。”彭文生表示。
在彭文生看来,虽然人口是规模经济的基础,但若没有技术进步,仅靠投资和人口增长,规模经济发展也有限。可以想象,如果今天没有智能手机,还是过去的老式手机,一个人有5部老式手机也提高不了效率。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根本是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快还是慢,和制度环境、经济活动等有关系,但根本因素是规模,规模越大,创新的动力就越强。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已经有几十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有十几年,为何彭文生提出,在新发展阶段,规模经济是中国的增长亮点?他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首先,在全球化时代,小型经济体可以通过参与全球分工来享受规模经济,但逆全球化抬头的时候,小国试图参与全球分工来享受规模经济,空间比过去小了,于是大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或更加突出了。通过比较每个国家的消费市场规模、每个国家每一百万人专利申请的数量看,排在前列的是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体现出规模经济促进了创新。谁的市场规模大、谁的科技人才多,谁就有更大的动力和更大的能力去创新。
其次,数字经济增长迅速,其突出的特征是非竞争性。资源的使用是竞争性的。但是,数字经济是非竞争性的,我用雪球的APP,不增加你用雪球APP的成本。因此,在人口多的国家,数字企业的规模可以做得很大,比如美国、中国,近几年印度也发展起来了。人工智能增量多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因为规模大,有能力也有动力去创新,回报比小型经济体高。
再次,绿色转型必然对全球经济的竞争格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是自然禀赋,但绿色能源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风电、光伏发电成本里的设备成本占80%以上,所以新能源实际上是制造业,光伏组件和锂电池全球价格随着装机容量增加,单位价格快速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没有减慢的迹象。
绿色能源还依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使用的人多,单位成本就低,每个人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就高。比如中国的高铁、中国的基础设施为什么建得好?因为人多,使用的人多,单位成本就低。再比如对比电动车和燃油车,电动车的成本和数字技术有关系的超过70%,传统燃油车和数字技术有关系的只有20%多一点,所以数字经济和电动车结合起来,规模经济效应更加突出。
中金研究院10月份发布了一篇报告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发现主要原因不是政府补贴。“政府补贴怎么能补贴一个占全球80%市场份额的市场?政府补贴在早期可能起到一些促进作用,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规模经济和制造业体系。如果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话,意味着其他国家想学中国靠补贴来发展产业,其实是不容易的。”彭文生说。
最近,各界都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此,彭文生表示,现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一些人会出现悲观情绪,但人们往往忽视一些基础性因素。“我今天讲的规模经济,可能有些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希望再过三年五年,在更长的时间段回过头来看。规模经济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当然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未来还要看资源能不能用好,这又要回到《国富论》里看不见的手,要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才能发挥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