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11月,具有SHEIN商标并实际负责运营的RoadgetBusiness撤销了对TEMU母公司PDDHoldings的诉讼。同时,TEMU方也已自愿撤回针对SHEIN的法律诉讼。双方争端回溯至去年TEMU式登陆美国市场之时,平台提前上架不少SHEIN平台的同款产品,并把价格“打下来”20%以上。2022年12月底,SHEIN发起TEMU在社交媒体和网络推广中蓄意拉踩诋毁SHEIN,并且抄袭侵权SHEIN品牌及产品等指控。今年7月,TEMU在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对SHEIN提起新诉讼,指控其违反美国反垄断法。在起诉文件中TEMU最主要提到了SHEIN利用市场支配力量阻止这些厂商与TEMU合作。SHEIN当时表示“TEMU的诉讼没有法律依据”。
随后8月1日,美国联邦法院针对TEMU颁发了紧急临时限制令,强制TEMU停止“继续侵犯”和SHEIN相关的版权。根据法庭文件,TEMU在过去几个月的侵权行为包括大量抄袭SHEIN平台受版权保护的服装设计和板式;屡次无视SHEIN发出的侵权通知(DMCA通知),延迟下架侵权产品、或将产品设计稍作修改后重新上架,使得非法销售额最大化;在TEMU的网页标题中误导性地使用假冒的SHEIN标识,不公平的搭载了SHEIN的商誉等等。
今年9月,英国法院也对TEMU颁布紧急临时限制令,要求其停止对SHEIN的侵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从双方诉状中可以看出,服装领域是双方竞争的焦点之一,但模式上TEMU和SHEIN存在差异。TEMU和国内拼多多模式类似,为全品类平台,商家和TEMU平台是供货与销售的关系。而服装领域,SHEIN从自有服装品牌起家,其服装品牌SHEIN目前为海外用户最为喜好的时尚服装品牌之一。这决定双方和服装工厂的合作不同,SHEIN品牌与服装工厂合作的主要是做其自主品牌SHEIN的产品,类似Zara和供应商关系,工厂按照SHEIN品牌给的标准和要求来供货,没有SHEIN的同意和授权,供应商不能擅自为其他第三方提供SHEIN品牌的产品和图片;而服装商家和TEMU就是商家给平台供货的关系。
根据SHEIN诉状,TEMU自从去年9月上线以来,大量、系统性地抄袭SHEIN自有品牌的设计与图片,严重侵犯SHEIN自有品牌的商标权和著作权。TEMU还通过注册假冒SHEIN的社媒账号、销售假冒SHEIN品牌的商品,散布诋毁SHEIN的不实消息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在投诉交涉无果后,SHEIN被迫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
无独有偶,越来越多亚马逊大卖们也在联合起诉TEMU侵权行为不断。例如,中国品牌FitBeast经营运动器材类产品,在亚马逊上销售的某个产品定价为25.99美元,然而他们发现在TEMU上售价甚至不到5美元。因此,FitBeast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TEMU及其供应商侵犯了品牌版权,并对其销售造成了损害。其认为,TEMU及供应商复制并出售这些产品,窃取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另一位深圳亚马逊卖家小张(化名)早在今年4月份就起诉了TEMU,其同样认为这个平台涉嫌侵权。据了解,小张并没有在TEMU平台销售产品,却在上面发现了自家公司的盗版产品,原本这些产品在亚马逊平台售价近30美元,现在仅售卖约5美元。法庭文件显示,这些美国诉讼是亚马逊卖家和TEMU之间的首批法律纠纷之一。
参考《连线》消息,有亚马逊卖家发现自己的热门商品月销下滑超两成,他认为很可能跟TEMU上架了更低价的同款有关。亚马逊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并鼓励卖家联系平台法务部门。据晚点报道,亚马逊已经公开鼓励几十家卖家维权。数十位亚马逊卖家称在TEMU上发现自己产品的同款图片与描述。
中美科技分析师马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我认为,随着TEMU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它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诉讼,包括知识产权,但可能不只是知识产权。
就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了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强调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服装鞋帽等为重点,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及时纠正制止网络侵权行为;同时加快内外贸品牌建设,持内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发挥专利、商标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
江翰认为,在出海市场上,有竞争是正常的,但不要恶性竞争,各企业都要依法合规经营,这是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底线。一方面,在日渐严格的海外监管趋势下,“合规合法经营”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前提,其中对于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国际市场尤其重视对自身品牌的保护,商家切忌为走捷径而违规;另一方面,伴随着野蛮生长时代的落幕,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要避免不计成本的同质化内卷,各企业要持续提升自身核心与综合竞争力,共同推进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中国企业出海的品牌形象,有序竞争,共建良性的行业生态,推动跨境电商长久发展,切勿用过去恶性竞争的惯性思路在国际市场上短兵相接,从而损害产业和中国制造形象。
本文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