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第19页

  • 充电桩利好政策频出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充电桩利好政策频出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每经记者 李硕 每经编辑 裴健如 今年来,伴随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冲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在加快。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233.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05.4%,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316.5%。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94.9万台,同比增加107.5%。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

  • 360数科积极践行ESG理念 以绿色产品“碳”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360数科积极践行ESG理念 以绿色产品“碳”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与相关部门鼓励引导的双重作用下,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理念迅速在国内普及。360数科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立足数字普惠金融要求下的创新产品应用。目前,360数科积极输出辅助数字金融产业化转型及能力,助力构建绿色健康、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从提出双碳目标到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重磅文件,我国推动绿色转型的步伐正在不断提速。其中,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重要驱动力。在此背景下,360数科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等技术,善...

  • 中办、国办: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

    中办、国办: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先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高端仪器、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

  • 国补离场 新能源车市场化竞争进入下半场

    国补离场 新能源车市场化竞争进入下半场

      证券时报记者 梅双   再过10天,延续了十几年的国补将正式作别历史的舞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补等政策的保驾护航。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不再完全依赖补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驶入市场的快车道。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根据政策内容,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在国补政策的扶持下,一批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我国新能源汽...

  • 实探岁末新能源车市:国补退坡搅动“抢单行情” 车企直面降本考验

    实探岁末新能源车市:国补退坡搅动“抢单行情” 车企直面降本考验

      证券时报记者 梅双   岁末年关,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简称“国补”)退坡也进入最后的窗口期。限时保价、锁单优惠已成为多数车企吸引消费者的常规操作。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走访了沪上多家新能源汽车直营门店,一些厂商在店门口打出“国补退坡倒计时”字样,祭出跨年迎新、赠送礼品等营销组合拳,年底促销之风愈演愈烈。   另外,记者了解到,国补退场临近,部分车企已在酝酿涨价。“我们内部已经发通知了,自明年1月1日起,全系车型将上调价格。”一家新能源车企员工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预计这次涨价幅度在4000元-800...

  • 车企“撸起袖子”造电池 “竞合”博弈利弊几何

    车企“撸起袖子”造电池 “竞合”博弈利弊几何

      作者:李明珠   自建电池厂、下场抢锂矿,新能源车企的尽头真的是“比亚迪”吗?   近日,小鹏汽车发布了一则声明:“针对个别媒体所谓‘自研电池’传闻,我们严正声明小鹏汽车没有电池自研计划。公司始终专注于持续为喜爱小鹏的用户造出更好的智能电动车。”   尽管没有直接自研电池,但小鹏对电池领域已有所布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中创新航,小鹏是其15位基石投资者之一;近期在上交所递交招股书的蜂巢能源,小鹏去年12月斥资上千万参与其第七次增资。   一些新能源车...

  • 车企造电池不只是个技术活

    车企造电池不只是个技术活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见习记者 安宇飞   车企提升议价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想自己造电池也需要跨过一定“门槛”。近期就有人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向宁德时代提问:“现在各大车企都开始投资建立自己的电池研发基地,公司对这有什么看法和应对措施?”   宁德时代的回复是,车企与电池厂的专业分工不同,车企 擅长于机械、电子等,电池涉及电化学体系,车企对电化学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如专业的电池企业。   具体来说,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不仅涉及材料创新(高镍、高硅、...

  • 政策“交棒”市场,新能源汽车需重新出发

    政策“交棒”市场,新能源汽车需重新出发

      【经济观察】政策“交棒”市场,新能源汽车需重新出发   本报记者 北梦原   再过不到1个月时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将终止退出。这项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补贴政策,经过数次取消和延长,最终将画上句号。   12年来,在“国补”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加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发展机遇,构建了全球领先的产业链集群。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政策牵引市场,让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赢得了先机。...

  • 成功打开欧洲市场 新能源汽车成中国工业闯世界新锚点

    成功打开欧洲市场 新能源汽车成中国工业闯世界新锚点

      9月29日,汽笛隆隆,宁波舟山港梅西滚装码头,装载了5700辆出口汽车的“礼诺猎手”号滚装船正驶出港口前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这是浙江口岸首票定班航线出口汽车业务,多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将搭乘货轮“进驻世界”。   10月20日,车轮滚滚,成都国际铁路港,装载着多辆新能源汽车的中欧跨境火车从这里出发,开往德国汉堡。这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首次搭载中欧班列出口欧洲各地。   以上两个场景既是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实现“走出去”的缩影,也是中国汽车工业更深入参...